全國服務熱線:
15093617961
十幾年來為上百家企業(yè)提升了產(chǎn)品價值
over 10 years to upgrade the value of hundreds of enterprises
電機設計基本上包含三要素:磁能設計、磁路設計及輸入電能設計三部分,以較為簡單的永磁電機來舉例說明,磁能設計就是磁鐵規(guī)格的選定及配置安裝設計;輸入電能設計則為選定漆包線徑與圈數(shù)等規(guī)格;磁路設計則是挑選導磁材料特性與尺寸規(guī)格部分。
電機的能力規(guī)格就取決于此三要素,其中影響最大的往往是磁路設計,一旦導磁材料尺寸設計完成,則電機的最大輸出能力就已經(jīng)確定,即便再將磁鐵或電能加強,都無法有效的獲得輸出能力。
磁通密度及機械強度都是受到軛部總寬度所影響,越寬則機械強度越好,可避免因矽鋼片受磁力影響變形所產(chǎn)生的震動噪音;同時避免磁力過度飽和的情況,達到降低鐵損效果。忽略機械強度,僅考慮最小磁通需求寬度之情況下,軛部寬度、齒部寬度及電機槽極配有一基本公式。首先要知道電機的槽極配關系,也就是一極會對應到幾齒數(shù)量,來決定軛部與齒部的關系式。以下圖為例,則左方定子軛部會流經(jīng)的磁通與單一齒部的一致,則最小軛部需求寬度與齒部同寬即可;右方例子中,軛部最密集處會流經(jīng)三個齒部的磁通,因此軛部最小寬度應為齒部寬度的三倍,方為合理的關系。
靴部:基本設計要點在于槽開口及靴深兩部分,最主要的影響因素為槽開口之設計,槽開口的要求其實是越小越好,有利于吸收磁鐵所產(chǎn)生的磁力,但過小亦會產(chǎn)生漏磁現(xiàn)象。槽開口主要會受到繞線的需求影響,而不得不繞大,因此設計條件會受到繞線方式而有所差異。
若槽開口向內(nèi),一般采用入線機或內(nèi)繞機生產(chǎn),此種繞線方式所需的槽開口寬度都較大;入線機所需的槽開口寬度會是線圈總和直徑的1/3左右;而內(nèi)繞機則視勾線管的設計而定,通常會是漆包線徑的三倍,但最低寬度也要維持在2mm以上。若槽開口槽外,則使用外繞機種生產(chǎn),則槽開口維持線徑之1.6倍以上即可。
槽開口尺寸決定后,槽寬就為已知,再加上齒部寬度尺寸與齒部矽鋼片磁通密度設計值,則可計算槽深尺寸。一般常見之矽鋼片磁通密度設計值為1.6T(特斯拉:表示單位面積流經(jīng)的磁力),而空氣的磁通密度為0.6T,其中差了2.67倍;則槽寬減去齒寬后,再除上2,以獲得單側尺寸,最后再除上空氣與矽鋼片的磁通密度比例差2.67,即可得到最小槽深尺寸,若于靴部與齒部銜接處,加入導角或斜角設計,最小槽深尺寸可以進一步縮短空間。齒部:基本上希望越小越好,換取更多的繞線空間,但主要受限于矽鋼片可容納的飽和磁通密度而訂,常見的設計磁通密度為1.6~1.8 T,則可依電機規(guī)格設計中求得磁通大小,算出齒部寬度。一但齒部寬度決定,則可依齒部尺寸規(guī)格,按照上述相關公式,求得配合之軛部及靴部尺寸規(guī)格。
結論矽鋼片于電機中實為導磁材料應用,因此主要用途為磁力的傳導,因此在設計上應先著中于各部位磁力傳導的容量是否充足,避免因單一部位設計不良產(chǎn)生飽和,而其余位置則太過空裕的情況產(chǎn)生,造成不必要的浪費。實際電機設計中,需要考慮其他參數(shù),如槽滿率、磁力強度及氣隙大小等關系。